深水宝安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 产销差率精细化管理实践总结与控制策略发表时间:2021-12-18 12:49 产销差率是衡量供水企业管理效率和经营效益水平的重要KPI 指标,其控制工作需从生产、管网、客服三大业务系统实施系统化与精细化管理。基于 IWA水平衡表对某水司2017—2019 年控产成果分析的基础上,对比了3 年内各项重点工作降产贡献率,进一步从全员考核、精准投资、精细管理、创新技术四大板块讨论了产销差率控制策略。通过设定2018—2020 年“ 八七六” 控产目标,在对表观漏损与物理漏损两方面实施精准投资和精细化管理后,2019 年产销差率较2017 年和2018 年分别降低了3.32 与2.88 个百分点,成功将产销差率控制在10%以内,并超额完成2019 年度控产目标。通过统计分析各项重点工作年度增收水量,得出2017—2019 年管网改造降产率贡献最大,在2019 年达到了54.57%,较2017 年与2018 年分别提高了11.85%与7.42% ; 随着高精度水表更换力度的加大,水表更换降产率贡献逐年增加,从 2017 年的 17.29%上升至2019年的22.78% ;得益于管网改造的投入建设,管网检漏降产率贡献逐年减小,由 2017 年的21.02%下降至2019 年的9.64% ;用水专项清查降产率贡献变化不大,3 年均在10%左右。当前,在产销差率逐步降低并要求稳定低值时,需注重基础管理及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从管理目标、管理机制及管理策略上科学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控产工作。 研究背景 产销差率作为衡量供水企业管理效益的指标,直接反映供水企业的管理水平。根据2015 年4 月国务院印发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水十条” )的相关规定,到2017 年全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 12% 以内,到 2020 年控制在 10% 以内。在2019年全国控产目标收官之年,尚有许多企业难以达到这一目标,仍需进一步完善经营管理模式,做好管网控漏管理,并针对漏损水量的来源精准施策,稳步降产。近年来,国内对产销差率控制工作做了大量的研究总结,王自强[1]对控产工作提出了相关针对性措施,包括制定合理的战略目标、分区管理、替换老化水管,以及正确选择水表、增加抄表人员的责任感、建立居民水表智能化管理体系等。林英姿等[2]在分析产销差率组成的基础上,进一步从主动查漏降漏、压力管理、管网改造、加强企业管理等四个方面对控产工作给出了建议。陆智勇等[3]指出供水企业以经验管理模式为主难以解决管网漏损问题,在城市供水建设体系逐步完善的情况下,需寻求新型的管理模式,如实行管网分区管理与原压力控制等。王圣等[4]指出当产销差率控制在合理范围时,需持续完善管网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管网评估指导管网改造及引入多元监测技术来提高漏损监测能力等。笔者基于IWA水平衡表,对深圳市深水宝安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司)2017—2019 年的控产成效进行了分析,对比了各项控产工作的年度降产贡献率。结合行业研究成果并进行具体实践, 进一步从全员考核、精准投资、精细管理、创新技术四大板块内容讨论了产销差率控制策略,指出了在产销差率持续降低并稳定低值时所要把握的重点工 作,以期为供水行业控产工作提供借鉴。 2 控产成果分析 2.1控产成果 为响应国家号召及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需求,实现全面控漏,我司通过确立2018—2020 年产销差率 “ 八七六” 目标方案(即 2018 年控制产销差率为8%,2019 年与2020 年分别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再降1% )及配套目标考核方案,通过过程把控逐步降产,控产成果如图1 所示。 图1 2010—2019 年产销差率的变化情况 由图1 可知,我司2018 年产销差率较2017 年降低了 0.44 个百分点,2019 年较 2018 年降低了 2021 年2 月 史绍明,等:产销差率精细化管理实践总结与控制策略 第15 卷 第1 期 2.88个百分点,2019 年控产成效达到了 2018 年的6.55 倍,并超额完成了2019 年度控产目标。在“ 八七六”目标方案实施前,我司控产工作未取得突破性进展,2010—2016 年的产销差率均在11%左右, 主要原因是以经验管理模式为主导,未全面分析漏损水量及其成因,控产工作和控产体系不完善。2017 年产销差率较2016 年降低了0.35 个百分点,首次控产至10%以下,完成了2017 年全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整体控制目标12% 。在此基础上,我 司进一步完善控产体系,于2018 年设立了更高层次控产目标,并以目标为导向,层层开展工作。2018 年为“ 八七六”目标方案实施首年,控产模式、管理模式处于转型和适应调整阶段。至2019 年,新的控 产模式已逐渐成熟,内部流转逐步完善,因此在人员管理与工作建设上均取得了突破性的提升,使得2019 年较2018 年控产成果显著。 2.2成果分析 2.2.1水量分析 产销差水量主要包括3 个基本部分:①免费供水量,主要为自来水公司自用水量、水池清洗水量、 管道冲洗消毒水量等;②表观漏损水量,如偷水、非 法使用、抄表不准确及水表计量误差等;③管网漏耗/物理漏损水量,如水箱/水池泄露或溢出、上报/ 探到的管道漏损水量等,具体如表1 所示[5]。
我司根据IWA水平衡表,从表观漏损与物理漏损两方面对控产工作实施精准投资与精细化管理。其中,表观漏损控制主要依靠周期性更换水表、用水 专项核查、查处违章等,物理漏损控制主要来自管网改造、管网检漏、维抢修、阀门及消防栓日常运维,以 及合理联动调节出厂水压与流量计校验等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在统计分析 2017—2019 年 IWA 水平衡表内供售水量及产销差水量变化的基础上,对比了3 年内的产销差水量及其组成部分变化情况,如图2 和图3 所示。 图3 2017—2019 年产销差水量和各部分漏损水量的变化 由图2 可知,我司2019 年供水量分别较2017年与2018 年上升了2.12%与1.50%,售水量分别 升高了3.61%与4.53%,产销差率分别降低了0.44与2.88 个百分点。从图 3 可以看出,2017—2019 年产销差水量逐年降低,2019 年产销差率水量较2017 年与2018 年分别降低了34.13%与29.98%,相应的表观漏损水量与物理漏损水量也达到了3 年最低。通过更换高精度电磁水表及420PC水表,水 表计量精度得到有效提升,表具误差所贡献的产销差水量逐年降低,2019 年较2017 年与2018 年分别降低了27.19%与19.81% 。随着管网改造力度的 加大,管网系统逐步更新完善,管网暗漏水量逐年降低,2019 年分别较2017 年与2018 年降低了31.57% 与30.35% 。可见,通过对各项控产工作实施精准投资与精细化管理,表观漏损水量与物理漏损水量 都得到了有效控制。 2. 2. 2 降产贡献率分析
图4 2017—2019 年各项重点工作的年度降产贡献率比较 3 具体策略 3. 2 精准投资 3. 3 精细管理 图5 控产网格层级 在控产责任体系网的基础上建立 PDCA 闭环管理模式。构建“发现问题—建立流转—现场排查—技术解决—持续跟踪”的闭环管理模式, 形成“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解决”,减少流转环节, 提高响应速度。自上而下, 分别在集团和分( 子) 公司层面形成有计划、有措施、有总结、有考核的闭环管理。
3. 3. 2 各系统具体工作 图6 三大控产职能部室的工作管理 ( 1) 生产系统 ( 2) 管网系统 ( 3) 客服系统
3. 4 创新技术 客服方面, 优化水表选型, 比如电磁水表具有计量精度高、稳定性较好等优点, 但成本较高。在线水表应用存在部分机械式水表无法准确计量用户的真实用水量的情况, 将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在平衡公司收益和成本两者关系后, 为确保在线运行水表能准确计量, 可有选择性的使用电磁水表。
4 结论
参考文献: [1] 王自强. 供水企业产销差率控制工作的策略与战略研究[J] . 财经界: 学术版, 2017( 6) : 22 - 24. 下一篇山东地区某现场测漏心得
|